在泌尿门诊中,尿液就是健康的晴雨表,它能反映出泌尿系统的健康情况。而在消化内科门诊中,大便就是健康的晴雨表,它能反映出各个消化器官潜在的问题!一个健康成年人排出的大便,应该是成形的圆柱体,它的软硬度适中,排出的过程十分顺利。而相反的,如果大便的形态发生了改变,比如腹泻就可能是消化异常的信号。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只要是出现了腹泻,就是肠胃生病的信号。
但实际上,在临床看来,人体消化系统运转十分复杂,大便的颜色、形态以及质地,与多种因素都有关联。
而且,出现腹泻,也未必就只有消化道疾病一种可能性,毕竟有很多其他内脏器官也参与到了食物消化和吸收中。
所以,腹泻并不等于肠道疾病。那么问题来了,生活中造成腹泻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饮食影响:如果仅仅只是偶尔一次出现了大便不成型、腹泻,首先就要从饮食方面找到因素。
比如一次性吃下了大量生冷的食物,又或者是吃下大量辛辣刺激性食物,这就会对脆弱的肠胃黏膜造成刺激,导致肠胃的蠕动速度加快,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还没有被吸收就排出了体外,继而出现腹泻症状。
除此外,如果一次性吃下大量脂肪类、含蛋白质类的食物,由于这类物质无法被完全吸收,也会导致腹泻出现;
2、肠易激综合征:
这种疾病并不是肠道出现了器质性病变,而是一组持续或间歇性发作,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出现的综合临床改变。它的病发原因主要和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睡眠不规律和饮食不固定等因素有关。
受这些因素影响,患者出现了胃动力障碍、内脏感觉异常和神经调节障碍。当患者出现紧张的情绪和心态时,就会导致腹泻;
3、胰腺疾病:胰腺是人体消化腺之一,它具有内外双分泌功能,胰腺的内分泌功能主要是产生胰岛素,维持体内血糖平衡。
而外分泌功能,则是产生含有各种消化酶的胰液,蛋白质、脂肪类食物在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都需要消化酶的辅助。
因此,当胰腺出现疾病,比如慢性胰腺炎、癌变等问题,消化酶的分泌就会出现异常,当患者进食大量脂肪和蛋白质类的食物之后,就会出现腹泻症状,甚至是会出现脂肪泻表现;
4、肝脏疾病:肝脏其实也是人体的消化腺,而且也是特别重要的消化腺,它分泌出的胆汁是消化脂肪、脂溶性维生素不能缺少的物质。
同时,肝脏也是部分营养物质合成、储存与转化的场所,这包括了糖原、脂肪以及维生素等。因此,当肝脏出现疾病之后,首先就会对患者的消化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出现类似于消化道疾病的表现,比如长期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泻等。
刘毅 主任医师
徐建 主任医师
陈平 主任医师
郑国梁 中医科主任
顾钧青 主任医师
王晓柠 主任医师
谭永东 主任医师
沈红权 主任医师
邰晓峰 副主任医师
周阿高 主任医师
虎力 副教授
褚田明 副主任医师
王群 副主任医师
杨七七 副主任医师
高一明 副主任医师
姚芳 副主任医师
钱钢 副主任医师
梁金凤 副主任医师
赵伟忠 副主任医师
隋淑芬 副主任医师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